1、容易被外界声光或旁边人的举动所分心。
2、对压力的忍受度低,或容易感到挫折。
3、容易兴奋;情绪转变快速。
4、有攻击性行为,如碰撞或推倒他人。
5、厌恶别人的触摸。
6、语言能力有问题,如构音障碍(例如:发音问题)。
7、精细动作协调性不佳。
8、智力正常,但对阅读或数学的学习有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76%伴有轻度感统失调;24%有严重的感统失调。在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中,60.4%有轻度感统失调,22.6%的人伴有重度感统失调;中学成绩后10名的学生中,76%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逃学、痴迷网络的学生中有63%感统失调。
往往意识到问题时,已错过了纠正的最佳时间!
一、那什么是感统失调呢?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是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感统失调,通俗地讲,就是心里想的,与身体做的,很难统一起来,即身心发展不同步。结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
如:系鞋带、扣扣子、做手工、语言表达等都不如其他孩子,这些孩子会看、会听,但他们看得不够仔细,听得不够认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这些问题在上学前因为没有作业和学习成绩影响,往往不易被家长发现,到了上学以后才发现某些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进行干预矫正,6岁前是最好的改善时间,一旦超过12岁就基本定型,很难改变了。
二、感统失调的两大主要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
(1)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2)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3)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认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就直接学走路,产生前庭平衡失调;(4)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怕弄脏,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5)过早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6)父母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产生拔苗助 长的挫折感;(7) 孩子看电视过多也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因为在看电视时,孩子往往只利用听觉信息来解决问题,视知觉方面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三、抓住感统训练黄金期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当感统失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出现影响时,必须及时给予必要的矫正。
预防期(0-3岁): 儿童感统训练基础阶段,通过感统训练帮助孩子度过此阶段的各个敏感期。
黄金期(3-6岁):感统训练的黄金期,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感觉统合能力,让孩子身心协调,自在成长。
弥补期(6-12岁): 若错过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则需要更大力度更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
超过12岁的孩子感统能力将难以改变。感觉统合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错过关键时期,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四、我们该怎么做呢?
◆1-2岁,抓泡泡(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大动作、平衡能力)父母吹出泡泡,逗引孩子注意,鼓励孩子追逐泡泡、并用手去抓泡泡。游戏可贯穿1-2岁的孩子。选择安全的玩耍区域,以防孩子追逐时发生危险。
◆2-3岁,分糖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分辨力)将糖果与同等大小豆子混合,放在盘里,鼓励孩子把糖果和豆子区分出来,在完成的过程中,通过糖果可以作为孩子的物质奖励,从而鼓励孩子坚持完成!孩子熟练后,也可用筷子夹豆子,逐渐增加难度!
◆3-4岁,投篮(大动作、肌肉力量、手眼协调、社交互动)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可以随着孩子对游戏的熟练,适当增大距离,以增加难度。游戏过程中多鼓励和称赞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要鼓励孩子邀请别的小朋友加入,增加孩子的社交互动!
◆4-6岁,画画(精细动作 、手眼协调、注意力、记忆力、开发大脑)画画对练习孩子的精细动作是很有帮助的,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孩子安静下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并对大脑进行开发。同时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最初可通过一些简笔画,让孩子对画画这件事产生兴趣,随着孩子兴趣的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从而改善感统失调!画画本身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兴趣爱好,所谓,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感统失调的孩子,很多会有语言表达不良的现象,因此,造成性格急躁,绘画也是一种表达和宣泄。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