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203661881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定格精彩瞬间,分享快乐时光
语言进步快的自闭症孩子,父母都做到了这3点,你也能学会~
发布时间: 2025-06-19 08:54:03 | 285 次浏览

您是否会苦恼:

为什么我的孩子语言出来得这么难?

为什么ta明明有表达的意愿,却就是说不出话?

为什么ta终于冒出一点语言的萌芽,却很快就像小火苗在风中熄灭了?

为什么即便能说出几个字词,却无法在交流中去运用?

关于语言的疑问,想必是自闭症家长最多、最迫切、困扰最深的问题了。

根据我们这些年来对自闭症孩子、家长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那些进步快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具有这3个特点的大人——

#海南言语机构 如果您希望孩子能在语言方面有进展、有突破,可以对照自查哦!

136.jpg

一、关注语言→关注沟通

✘以为提升语言,就得多关注他的语言、注意记录他学会了多少发音、多少字词句子、会说多少名词、动词、形容词……

✔语言的提升在于语言背后的心智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心智上来了,沟通动机强了,才能在大量和人的交流中练习习得语言这个工具。

因此,不要太关注语言本身,而要关注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关系,是否朝着一个越来越好的方向走。

举例:

一个孩子3岁多,没有开口讲话。于是妈妈送孩子去机构做开音。慢慢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和强化下,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发音,比如“糖糖、橘子、奶奶”等。

刚开始妈妈很开心,细心地记录孩子每一次学会的发音,感到了孩子切切实实的进步。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却逐渐失落——因为她发现,孩子学会的这些语言似乎又没有真的学会,回到生活中,他不能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用这些话向妈妈说出来。而自己走在“泛化”的路上,身心俱疲,却进展渺茫。


→建议改变方向: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假如学来的语言只能发音却不能用来交流,也就失去了学习它的意义。

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孩子能配合大人的开音教学,总会有很多的对孩子的要求、强迫、控制。这些负向体验,对自闭症孩子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建议以上案例的妈妈,先不要执着于“开音”,而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一对一互动促底层心智和沟通能力发展。

如果判断孩子的心智和认知理解都上来了,表达意愿也非常强,也有很不错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就是迟迟发不出音(我们接触到这样的案例极少),这种情况不妨再去机构评估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111.jpg

二、旁白输入→充分回应

✘以为提升语言就得多在他旁边讲话,无时无刻地“旁白”;以为像大水漫灌一样“输入”的方式,总能让孩子学会一些语言。

✔过度的旁白,只会成为孩子的信息干扰、背景噪音,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回避和大人相处。

而在和孩子的“共同注意力”下,恰当地以交流沟通性语言为工具、以传递情感为核心,则是最有效、最能够让孩子主动吸收学习语言的方式。

举例:

妈妈听到一些家长和医疗、机构人员的观点,大量的旁白描述对孩子学语言有用,于是开启了话痨模式。

从此,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孩子正在干什么,都见缝插针地进行语言描述。

孩子吃一口苹果,妈妈就配一句:“宝宝咬了一口苹果……”

由于孩子注意力切换极快,很多时候妈妈的旁白都和孩子当下的关注点错位。

比如孩子看了一眼天空,妈妈赶紧说“蓝天~白云~”可还没等说完,孩子早就去看路上的消防车了。

→建议改变方向:

过于密集的、不分情境的旁白描述,对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发展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造成信息堵塞,令孩子更加躲避大人的声音、大人的语言。

建议以上案例的妈妈,先放下对语言的焦虑,在生活中等待这些时机,去“充分回应”孩子:

★孩子向你发起沟通信号

★跟随着孩子当下的注意力轨迹

比如,孩子咬了一口苹果,感觉味道不错,看了你一眼,这时候你先以微笑接住他的眼神,然后略带夸张地回应他的感受:

“嗯~,真好吃呀!苹果甜甜的!”顺便吸溜一下自己的嘴唇舌头。

他接收到来自你的语言、声音、味觉、视觉、情感、感受的多层次的回应

相对于案例中妈妈那一句机械的旁白“宝宝咬了一口苹果”,哪个更能够让孩子敞开心灵呢?哪个更有可能有教学的效果呢?

我经常跟家长说到“充分回应”,大家刚开始都很难理解怎么叫充分回应。这个案例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参考。

112.jpg

三、提要求发指令→兴趣点切入深挖

✘以为提升语言,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提要求,让他说出来才能满足他的需求;吃饼干要他说、拿东西要他说、找妈妈抱要他说……

✔生活中过于密集的指令和要求,只会给原本说话困难的孩子,以更大的压力,甚至直接打击他的表达沟通意愿和动机。

不愿意说了,再要求都没用了;即便被迫勉强会说一些词句,也很难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发展出更多。

而从孩子的兴趣点作为切口,大人投入地利用它来跟孩子多进行一来一往的互动,在互动中孩子出于兴趣,会对大人亮起绿灯,自然就会学会越来越多的灵活多变的语言。


举例:

爸爸学习了某机构的家庭干预课程,每一次在满足孩子的要求前,一定会让孩子“说出来”。

比如,孩子看到爸爸手里有饼干,伸手就想要拿。爸爸举着饼干说:“你说,我要吃饼干!”

孩子支支吾吾很着急,憋半天最后终于说出来了一句磕磕绊绊的话,但是得到饼干后,却失去了大半快乐。而且,下次他想吃前,大人不提要求他仍然无法自主说出来。

→建议改变方向:

指令式训练、有条件满足、延迟满足这些做法,都是只关注行为却完全忽视内在感受的做法。

长期被忽视压抑的内在世界(感觉、心理、精神)得不到舒适健康的环境,会反过来抑制智力和认知的成长。一个不快乐的人,学习效率一定是低的。

所以,建议对自闭症孩子永远要从兴趣点切入,在他喜欢的事物和活动中,父母去和他建立连接,以此带动孩子微小的进步。逐步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小进步带动大进步。

以上案例中的爸爸,可以借着孩子喜欢吃饼干这个宝贵的兴趣点,创造一次又一次爱的链接。比如:

当孩子通过动作或者声音来表达想要饼干时,爸爸把饼干藏在身后面带笑意回应孩子:“宝贝想要饼干,好嘞!爸爸变变变——”

然后,爸爸把饼干一下子拿出来放在面前。这时候孩子一定会有兴奋、激动的喜悦,会着急伸手来拿。

爸爸痛快地把饼干递给孩子,不包办,不主动提供帮助。观察孩子是否能自己打开包装袋。

如果孩子打不开向爸爸求助了,再去回应他:“打不开啦?爸爸帮你哦!看,从这里撕一下——”

靠近孩子,给他做示范。撕开一个小口,接下来邀请孩子:“你来试试?”

孩子一旦做到了,马上略带夸张地回应他:

“嗯~厉害!撕开了!饼干好香——”

哪怕只是吃一块小小的饼干,这里面也蕴藏着大人和孩子的多次链接的可能性。

这就是“从兴趣点切入深挖”的思路。

269.jpg

写在最后:

以上为大家总结的3个要点,在共修小组中,我们会通过大家拍摄互动视频、我们给与细致入微的语音点评,和家长共同探索。

每个谱系孩子的具体发展情况、兴趣点、情绪承受力都是不同的,每位家长的性格、习惯、特点也各有特点。

所以,无论您看到怎样的干预方法,请一定要仔细甄别是否适合用来帮助自己的孩子。

千万不要看到什么,就直接套用在自家身上做实验。

适合的、匹配的、受到自己孩子喜欢的,永远才是最好的。

#海口言语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网站尾图.png


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19-2025 版权所有:海口市琼山区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1000187号-1 网站建设:创想传媒
 留言板
X
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热线:15203661881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