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能迅速掌握系鞋带、跳绳等技能,在课堂上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而有的孩子却总是状况百出,走路跌跌撞撞、上课分心走神,甚至情绪容易失控。这些看似“调皮捣蛋”或“笨手笨脚”的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感统失调。那么,普通孩子和感统失调的孩子究竟差距在哪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距呢?
一、什么是感统失调?
#海南感统机构 感统失调,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无法有效地整合来自身体各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所传递的信息,进而导致行为、情绪或学习能力出现障碍。简单来说,普通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计算机,能够迅速处理外界信息并做出恰当的反应;而感统失调的孩子,其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则可能出现延迟或混乱,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种种“吃力”的状态。
二、差距的具体体现
1、身体协调能力:笨拙与灵活的鲜明对比
普通孩子通常能够轻松完成跑跳、攀爬、接球等动作,身体协调性良好,动作流畅自然。然而,感统失调的孩子则可能表现得动作笨拙,容易摔倒,对于走平衡木这类活动充满恐惧,甚至系鞋带、用筷子等日常小事都可能成为难题。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前庭觉(负责平衡感)和本体觉(负责身体位置感知)的整合不良,导致大脑无法准确指挥身体动作。
2、情绪与社交:敏感与稳定的差异
普通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在陌生场合中也能保持情绪稳定,并且能够主动与同伴进行互动。但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对声音、光线、触觉过度敏感,比如讨厌被拥抱;也可能因为感官刺激不足而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容易发脾气或者退缩。这是因为他们触觉或听觉系统异常敏感或迟钝,进而影响了情绪调节能力。
3、学习与专注力:高效与分散的显著落差
普通孩子在学习时能够专注听讲,快速完成作业,在学习新知识时还能调动多感官进行配合。而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上课走神、写作业拖拉,阅读时跳行漏字,甚至出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视觉、听觉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大脑无法有效过滤无关刺激,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
三、差距产生的原因
·先天因素:孕期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早期发展。
·环境限制:现代城市中,孩子的活动空间相对狭小,爬行不足、户外运动少,感官刺激单一,不利于感觉统合的发展。
·养育方式:过度保护,如不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或者过度依赖电子产品,都会剥夺孩子感官探索的机会。
需要明确的是,感统失调是“大脑与身体对话”的卡顿,并非智力或性格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显著的改善。
四、帮助感统失调孩子缩小差距的方法
早发现,早干预:
3 - 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明显感统失调迹象,如动作笨拙、情绪极端等,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家庭训练
·触觉刺激:可以让孩子玩沙子、赤脚走路,或者用不同材质的毛巾擦身,增强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
·前庭觉训练:荡秋千、翻滚、平衡木游戏等都是很好的前庭觉训练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平衡感和空间感知能力。
·本体觉训练:跳绳、攀爬、搬运重物等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要减少孩子的电子屏幕时间,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促进感官全面发展。
家长自查小测试
如果孩子符合以下3条以上,建议寻求专业评估:
□ 特别怕高或不怕高
□ 抗拒刷牙、洗脸、剪指甲
□ 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
□ 语言发育迟缓,表达逻辑混乱
□ 经常碰撞家具或他人而不自知
#海口感统机构 启星感统馆专为2-6岁的儿童而设,旨在借助专业的、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为适龄儿童的感官发育与个性发展注入更丰富、更精确的感觉信息,满足儿童与生俱来、无处不在、随时变化的感官需求,综合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