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孤独症的孩子会反复说同一句话、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自言自语时完全无视周围人。这些行为看似“怪异”,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对感官刺激的需求。
如何理解孩子的自言自语?
#海南言语机构 ASD孩子的自言自语,有时并非“无意义”,而是他们在用声音或动作满足某种感官需求,类似普通人通过嚼口香糖解压、听音乐放松。
1、“听觉充电”:重复声音像“充电宝”
例如:孩子不停说“小熊摔倒了”,可能是因为这句话的发音(如“倒”字的重音)能刺激他的听觉,让他感到舒服。
原因:孩子可能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敏感,重复这些声音就像“给大脑充电”。
2、“幻想世界”:用语言构建安全感
例如:孩子边玩积木边自言自语说“这是我的城堡,怪兽不能进来”,这可能是在用语言和动作创造一个可控的“幻想世界”,缓解现实中的焦虑。
原因:特别是环境变化或压力大时,孩子有可能采用熟悉的语言和动作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出现“自言自语”,家长如何分析?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的角度分析孩子这种表现的可能原因:
重复性
是否总说同一句话、做同一动作(如每天玩同一玩具时自言自语)。
情境
是否在特定场景(如陌生环境、任务困难时)出现。
社交意图
是否无视他人的反应,自顾自说话。
⊿孩子每次被要求写作业时,立刻开始背诵广告词。
⊿孩子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重复讲相同的词句。
通过对这些潜在的刺激因素分析,掌握孩子出现自言自语表现的可能原因。
3种有效干预方法用“替代行为“满足需求
家长如果强行制止,会让孩子更焦虑,甚至强化自言自语(比如孩子发现“大喊大叫能引起关注”)。这是错误的方式。正确做法是提供“更合适的感官刺激”或者“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其表达”:
1、用兴趣替代“无意义重复”
方法一:
孩子喜欢背广告词,可以让他用广告词编故事,比如:“小熊看到广告说‘买一送一’,它会怎么做?”把重复行为转化为互动游戏。
方法二:
找到孩子喜欢的感官刺激(如听觉、触觉),设计相关活动(如玩发声玩具、听音乐)。
2、转移注意力,制造“感官出口”
方法一:
孩子边拍手边说“妈妈快看”,家长可以递给他一个发光玩具:“你看,这个灯会转!我们一起数到10再关掉!”用新刺激打断自言自语。
方法二:
提前准备“感官工具包”(如捏捏乐、铃铛),在孩子自言自语时递给他,引导专注。
3、情境模拟,强化“有效语言”输出
方法一:
孩子口渴但不会正确提要求时,发出刺耳的声音或出现无关重复语言“乔治拿杯子,乔治拿杯子……”,家长示范要水的动作并说“请给我水”,孩子有模仿表达“请给我水”的语言倾向,及时给其水喝,并给予社会性表扬。
方法二:
可设计需要孩子主动沟通的情境,引导其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比如设计野餐场景,野餐垫上先提供一些干食(面包片、小饼干、薯片),诱发孩子口渴的情境并完成干预。
别急着“纠正”,先理解需求
接纳
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这种表现,认可这是孩子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
记录分析
用手机记录孩子自言自语的场景和频率,找到规律(比如:每次排队时都会哼歌)。
耐心引导
改变需要时间,比如从“每天自言自语1小时”逐步减少到“半小时”,每次进步都给予鼓励。
共情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不过度评判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问题,通过陪伴和引导,逐步弱化“自言自语”的表现。
孤独症儿童的自言自语像一本“密码本”,家长需要像解谜一样理解背后的感官需求。
小贴士
感官是需求。满足“充电”需求,孩子会更愿意尝试社交。
游戏是桥梁。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音乐设计互动,让自言自语变成“学习机会”。
共情是关键。专注倾听、真诚陪伴、以及共鸣孩子的情感,才能理解孩子“自言自语”想要表达的内容。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但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庆祝!
#海口言语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