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203661881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定格精彩瞬间,分享快乐时光
孩子频繁拍手、摇晃身体?自闭症自我刺激的真相与8个应对方法
发布时间: 2025-05-14 09:26:41 | 237 次浏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自闭症孩子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舔东西、傻笑、身体不停摇晃、咬手、反复开门、旋转......

这些行为被统称为自我刺激行为,在自闭症群体中十分常见,但也因此常常遭受误解,被旁人视为 “怪异”“不听话” 的表现。

1667.png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孩子为满足感官需求、缓解焦虑而产生的重复刻板行为。这些行为并非 “故意捣乱”,而是大脑神经发育差异导致的本能反应。

#海南孤独症机构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5种典型的自我刺激行为,你家孩子中招了吗?

自我刺激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感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表现,家长们可以对照看看,你家孩子是否也有类似行为。

(1)头部与脸部的“小动作”:频繁摇头、点头、抓头发,或是盯着某一点发呆、痴笑、玩口水、舔咬物品等。这些行为多与视觉、味觉刺激相关,比如通过舔物获取味觉满足,或通过凝视光线、晃动的手指寻求视觉刺激。

1668.jpg

(2)手部的重复动作:不停拍打双手、手指对敲、在眼前晃动手指,或是反复揉捏、扭转物品。手部动作是自闭症孩子最常见的自我刺激形式,可能因触觉敏感或需要手部肌肉的规律性运动来获得安全感。

(3)身体的节律性摆动:身体前后左右摇晃、原地旋转、踮脚走路,甚至激烈跳动、撞头等。这类行为多与前庭觉或本体觉需求有关,孩子通过身体的节律运动满足平衡感或肌肉张力的需求。

(4)对特定声音的”执着“:重复发出尖叫、哼歌、模仿特定声响,或沉迷于拍打物品、开关电器的声音。听觉刺激行为常表现为对某种声音的过度依赖,通过重复声响来屏蔽外界干扰或获得感官愉悦。

(5)强迫性与仪式化行为:坚持走固定路线、按特定顺序排列物品、拒绝改变穿衣顺序等。这类行为源于孩子对秩序感的强烈需求,通过重复仪式化动作来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焦虑。

1669.jpg


二、8 个科学应对策略,帮助孩子改善行为

面对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家长们往往感到无助和困惑。其实,只要我们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就能帮助孩子逐渐减少这些行为


01.找到行为背后的“触发点”

记录行为发生的时间、场景及孩子的情绪状态,分析是寻求感官刺激、缓解焦虑还是逃避社交

例如,孩子在人多场合频繁摇晃身体,可能是对嘈杂环境的应激反应,需针对性调整环境或提供安抚工具。

1670.jpg

02.提供“替代方案”,转移感官需求

当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替代行为,让孩子用一种更合适的行为来代替自我刺激

比如,对于喜欢抓头发的孩子,当他出现这种行为时,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柔软的玩具,让他抓着玩具,满足他的触觉需求 ;喜欢玩口水的孩子,可提供咀嚼胶满足口腔触觉,将无意义动作转化为创造性游戏。


03.结构化安排,填满“空闲时间”

自闭症孩子在无聊时易出现自我刺激,通过制定规律的日程表,加入感统游戏、手工活动、户外运动等,让孩子的双手和大脑保持 “忙碌”

例如,课间安排拍球、跳绳等运动,既消耗精力又满足本体觉需求。

1671.jpg

04.环境调整,减少刺激“诱惑”

移除危险或易引发刺激的物品,如将易碎物品收起来,用隔音垫减少敲击声的反馈。

同时,创造 “低干扰” 环境,如学习时使用视觉隔板,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降低自我刺激的发生频率。


05.正向强化,鼓励“恰当行为”

当孩子减少自我刺激、出现合作或社交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或小奖励(如喜欢的零食、玩具)。例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控制住晃手动作,家长可立即拥抱并说:“宝贝今天做得真棒!” 强化其积极行为


06.社交融入,用互动“替代孤独

通过亲子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关注外界互动。比如孩子喜欢排列积木,家长可加入 “积木分类比赛”,在游戏中自然融入语言指令和社交规则,逐步减少对自我刺激的依赖。


07.呼应训练

当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我们可以直呼其名,让他回应。通过反复训练,孩子会逐渐学会对他人的刺激产生反应,从而减少沉浸在自我刺激中的时间 。

1672.jpg

08.专业干预,定制“个性化方案

若自我刺激行为严重影响生活(如自伤、攻击他人),及时寻求康复机构帮助。专业人员会通过行为分析(ABA)、感统训练等方法,结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制定干预计划,家长需坚持在家配合练习,形成干预闭环。

自我刺激行为的改善需要时间,家长需避免焦虑或过度干预,既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又要逐步引导其适应更健康的行为模式。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关键是通过观察与尝试,找到最适合他的支持方式,帮助他们在自我调节与社会适应中找到平衡。

自闭症最佳治疗期是1至3岁,越早治效果越好。在婴儿期,若发现孩子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与人贴近等状况,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如在2岁以后,孩子还无法和家人正常沟通,表达需要时,就应前往医院就诊检查。

129.png

#海口孤独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网站尾图.png

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19-2025 版权所有:海口市琼山区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1000187号-1 网站建设:创想传媒
 留言板
X
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热线:15203661881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