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在各年龄阶段,孤独症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早期预防阶段就有着相应的孤独症儿童行为预警。一旦3月龄到3岁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孤独症的常见“预警信号”
#海南孤独症机构 孤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既往研究显示,该类疾病与脑神经发育相关,是一个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特别是在影响胎儿早期大脑发育的环境下,孤独症儿童症状产生的概率会大幅升高。
孤独症共患病及干预原则
多数孤独症患儿还会有一种以上的共患病,据报道,有共患病的ASD高达59%,33%合并一种,15%合并两种,11%甚至合并三种共患病。
近70%的孤独症患者至少患有一种共病精神障碍,而约41%的患者可能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精神障碍。
共病的影响性研究发现,两种共病的损害比单一病种高,深刻影响着患者的整体预后。
常见的孤独症共患病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活跃或冲动行为。
2.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等,孤独症儿童可能因为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社交互动感到不安而产生焦虑。
3. 抑郁:一些孤独症症儿童可能会经历抑郁情绪,尤其是在青春期。
4. 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夜间醒来频繁等问题,在孤独症儿童中较为常见。
5. 胃肠问题:包括便秘、腹泻、腹痛等症状。
6. 语言和沟通障碍:虽然这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但有时需要特别的干预措施。
7. 感觉处理障碍:对声音、光线、触觉等外界刺激的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
8. 癫痫:部分孤独症儿童有癫痫发作的风险。
孤独症及其共患病干预原则
1. 个体化康复干预:
多学科联合诊疗,包括儿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治疗师、家长,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常规评估结果、生化检查结果、影像学与电生理报告共同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体化的综合干预训练与教育方案。
2.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共患病,如ADHD、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家庭支持:
机构开展家庭教育和支持项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共患病。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
4. 学校和社区资源:
与学校合作,确保孩子在学校环境中也能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额外的信息和情感支持。
5. 定期评估:
定期回访孩子的家庭康复进展和共患病的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6.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特别是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可能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
#海口孤独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