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我翻着手机里3年来的干预打卡记录——1825小时的语言训练、648节干预课程、37本康复日记。但我的孩子依然只会机械重复‘要喝水’,而不是看着我说‘妈妈我渴了’。”
这是我们的特殊孩子家长刚到中心向我们诉说的话语。
#海南孤独症机构 其实他们的困境并非个例:2023年《中国孤独症及神经发育障碍人群家庭现状需求及支持资源情况调查报告》显示,61.9%的家长对干预并不满意,其中不乏反馈孩子存在“训练依赖性强、场景泛化差”问题。
这不禁引发我们的疑问:
当我们在干预孤独症时,仅仅是“纠正行为”就可以了吗?
一、被误解的孤独症:行为背后隐藏的真相
传统干预的三大盲区
盲区一:把“症状”当“病因”
强迫眼神对视、机械仿说训练,却未触及神经兴奋性失衡的根源。
盲区二:忽视共患病
30%左右孤独症患者往往存在“共患病”,即同时有2~3种疾病在身,比如叠加智力低下或是患有癫痫等。
盲区三:过度依赖“标准化”
同一套干预方案用在多动型与安静型孩子身上,无异于刻舟求剑。
BTR干预策略将彻底打破传统干预的盲区
·重视生物学基础
过去我们把孤独症简化为“行为异常”,却忽视了孩子的生物学基础。
而BTR干预策略将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孤独症。
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环境病因学、脑神经机制、其他因素(营养素因素、其他生理途径)去分析孩子的病因,为孤独症孩子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重视孩子心理
过去我们干预只关注孤独症,却忽视了孤独症孩子本身是一个孩子。
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两指法教育回答了教育过程中如何“推动”、“唤醒”的问题。
两指法教育通过坚定的原则坚持、清晰的方向指引和广阔的空间给予、真诚的心灵鼓励,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提升孩子的能力、智力。
·利用整合医学思想整体帮助孤独症孩子
传统的孤独症干预策略是以特殊训练为主,认为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来治疗孤独症伴发的一些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多动、冲动、易激惹、攻击行为等。
但这里存在了两个悖论:
一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固然是社交障碍,但后者直接受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如果药物能改变上述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就可以大大改善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二是基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孤独症从业者包括教师、康复师、儿保医生都没有药物治疗孤独症的资质和经验,因此孤独症康复都惯性地依靠教育和训练于预,而明显弱化了药物治疗的作用和意义。
其实但凡疾病,正确的、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药物对疾病的控制和改善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海口孤独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