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于儿童自闭症缺乏了解,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某些表现,反而责怪和打骂孩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海南自闭症机构 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呢?家长又该如何治疗呢?
第一阶段:早期发现蛛丝马迹
自闭症在发病之前通常没有显着的异常特征很容易被家长所忽视,但家长只要认真观察蛛丝马迹自闭症就能早期发现。
如果孩子在两岁前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考虑请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和密切观察了:
(1)对语言逗笑缺乏反应,却对音乐特别敏感喜欢看旋转的东西;
(2)对普通玩具缺乏兴趣,却对某些非常规的玩具物品非常着迷;
(3)喜欢来回奔跑或旋转,不会与人玩互动游戏;
(4)与人缺乏视觉接触,呼之无反应;
(5)不会主动用手指物,有需要时即抓着别人的手拖向需要的物品;
(6)直到18个月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第二阶段:主动出击无需等待
很多家长即使已经发觉孩子有问题,但并没有引起注意,相信只是暂时的问题。有些家长甚至相信开口越晚越聪明,采用消极等待法。
有些家长则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医院,寻求名医确诊,结果往往错失早期最佳治疗期。
其实对自闭症患儿,两岁至三岁的早期干预对预后影响十分显著。
因此,如果怀疑存在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主动出击是制胜的重要法宝,积极寻求早期治疗干预。
第三阶段:多管齐下综合干预
自闭症仅凭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奏效,需要借助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
行为干预是首选的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语言落后,只要进行语言训练即可,其实语言的发育与运动和认知等其他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训练方法也应综合兼顾。
其次,自闭症儿童的刻板特征使得其习得技能很难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训练和教育,使其适应不同的要求。
对于出现自伤、攻击、兴奋躁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可由专科医生处方药物治疗。
但对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方法不宜盲目采纳,以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阶段:全能评估因“能”而异
自闭症的症状轻重不同患儿的表现各异,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治疗训练方法。
同一个患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特别强调个体化的训练。
全面评估往往是了解儿童特点、选择有效治疗的基础。
如发育水平未满三岁的患儿,应以个别训练为主;发育水平已经达到四五岁的患儿则应以集体教育配合个别训练。
定期进行复评对调整治疗训练方法十分必要。
第五阶段:巧妙安排坚持制胜
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一些训练才能让效果逐渐显现。
而且随着儿童的成长,对功能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有些家长舍弃自己所有生活,全身心投入,希望立即见效,结果往往自己身心疲惫,训练也难以坚持,效果难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先学会接受现实,在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的前提下,和专业人员一起,分阶段规划治疗计划以及家庭的安排。
争取获得较多资源的支持,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点自由空间,使家庭仍能成为快乐的基地,这样生活和治疗才可持续进行。
自闭症孩子应该何去何从
自闭症终生不可治愈,那自闭症的孩子真的没救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虽然没有痊愈的灵丹妙药,但通过科学的训练和辅助方法,绝大部分症状是可以缓解的。
尽管在行为干预中,不同儿童恢复的程度不同,但现在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行为疗法的确有效 。
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将自闭症划分为“需要帮助”、“需要大量帮助”和“非常需要帮助”三个级别,出于较若两个级别的自闭症患者仍能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可以从事重复性较高的工作。
一项美国的长期研究也表明,自闭症儿童长大后也有融入社会的希望。数据显示,自闭症儿童最高有50%能接受大学程度的教育50%能独立自主的生活,55%能参与到有工资的工作中。
不要轻易给一个孩子下一个“要白养一辈子”的定义,这是面对自闭症疾病最重要的起点。
0-6岁是自闭症儿童最黄金的干预期,家长对待自闭症的态度、采取措施是否积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融入社会的可能性。
如果说天生的生理缺陷无法改变,家长也应该在后天尽自己最大可能性逆转困境。
#海口孤独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