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5203661881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定格精彩瞬间,分享快乐时光
孤独症儿童干预中PCI(游戏与文化介入)的运用
发布时间: 2024-09-03 08:48:40 | 1072 次浏览

我们知道,孤独症孩子不会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他们更多的只会自言自语独自玩耍。

因此如何让孤独症孩子走出孤独,参与活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游戏教学正是让孤独症孩子走出孤独并得到情绪上的成长的存在。

游戏是一种广泛的介入策略,它同时可以提升孤独症孩子不同的能力。如双向的社会互动沟通、想象力、五官知觉、心智理论、弹性和情绪调控。

#海南孤独症机构 游戏是孩子文化学习之旅,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交朋友的社交圈,是孩子欢乐的天堂、是孩子情绪之窗。


以游戏来介入干预,有几个好处:

·游戏是有趣的,可以提升孩子的兴趣与主动性;

·游戏中充满各种的假装与角色扮演,对于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与心智理论有帮助;

·游戏中充满各种的变化,对于提升孩子的弹性与问题解决能力帮助颇大;

·在游戏中有许多的对话,对于提升孩子的语用相当有帮助;

·社会性游戏需要与人合作与协调,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相互调控能力;

·游戏中有大量的社会互动,能有助于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团体。

750.jpg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PCI游戏与文化介入疗法”。

PCI文化游戏介入疗法全称“Play and Culture Intervention”。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这是一种通过游戏介入,使治疗师与孩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提高受训儿童文化学习相关能力的干预模式。

通常小朋友对游戏都比较容易接受,“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当然也不例外。PCI游戏疗法寓教于乐,是最容易被他们接受的一种自闭症治疗干预方法。

可以把PCI理解为自助餐,它可以把ABA、地板时光等的干预手段的优点都结合进来。

特点是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阶段及时调整。

游戏的设计,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把主导权交给孩子,大人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跟进。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神经系的反应与表达方式,依次决定给予孩子讯息回馈系统快慢与大小。

让家长与孩子更容易对彼此有所反应。其次要随时引导孩子对于人与文化的理解,当孩子的文化导游。

时常与孩子双向对话,鼓励叙述性沟通的成长,制造每日互动与游戏的机会。

要善用每日的例行活动时间进行游戏教学,同时在孩子可以理解的活动上进行变化与类比。最后要跟随孩子的脚步,重视孩子的主动性,重视情感的交流。


PCI的重要概念

社会性趋向

社会性趋向指的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趋向各种社会性刺激或讯息的行为倾向,包括对于人的眼神、脸孔、声音、动作、情绪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性刺激或者信息的自然趋向与响应。

以往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孩子常对于熟悉的人少有表情、满足于自处、异常的眼神接触、对其他孩子的兴趣有限、社会性微笑有限、动作模仿有限、叫其名字响应不佳、很少看其他人手上所拿的玩具等等都是社会性趋向不佳的现象。

要介入孤独症孩子的社会性趋向能力,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做法:  

1、在日常生活的例行性活动中,藉由中断的做法,诱发孤独症孩子的眼神注视; 

2、模仿孤独症孩子的自我刺激与重复性的行为;

 3、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    


社会性参照

社会性参照是一种沟通的过程,指的是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决定的情境时,会参照他人,从他人身上获得对于情境诠释的讯息,以决定要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的能力。

一般婴儿约在9个月大时发展出社会参照的能力,此一能力大致上是与分享式注意力及模仿等能力同时期发展出来的。


社会性参照可分为:

1、参照物:影响讯息的主题。

2、参照者:被影响的个体。

3、被参照者:影响个体的人。


分享式注意力

分享式注意力广义的说是指孩子与其社会伙伴协调彼此视觉性注意力的能力,此一能力包括响应性与主动性分享式注意力,具体行为包括眼神交替、手指指示、跟随手指指示、展示、眼神追视等多种行为。

孤独症孩子常常无法与人分享兴趣(例如经由手指指示、给予和展示)、对别人手势的沟通无能回应(例如经由手指指示、给予和展示)、情感与乐趣的分享有限等。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介入目标,但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是相当不容易达成的介入目标,因为此一能力不会有实质性的好处,只是与人分享所见所闻,因此在动机上较难诱发。


社会性趋向

进行社会性趋向介入时,大致上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介入及游戏中介入二种:

在日常生活中介入

日常生活中充满许多例行性活动,例如吃饭、洗澡、睡觉等都是孩子很熟悉的例行性活动,孩子可以理解活动发生情境脉络,因此在日常的例行性活动中,突然中断活动的进行,孩子会知道事出异常,可能会透过口语、动作或者眼神注视加以补救,希望活动能持续进行。

此时介入者应该要等待孩子反应至少5-10秒,孩子如果没有反应,才能以声音、口语或者动作协助,初期介入时可以孩子的眼神注视为主要的介入目标。

例如,在吃饭时,故意不夹菜给他,诱发孤独症孩子的反应,等待孤独症孩子有所动作时,设法吸引他的目光后(可以声音或者动作吸引孩子的目光),才将碗给他或者夹菜给他。

除了吃饭外,其他诸如洗澡与散步等日常生活活动都有很多机会可以介入社会性趋向的能力,其中以搞笑最为可行,亦即透过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者声音来吸引,让他注视或者接近你,都是很有效的做法。


在游戏中介入

模仿游戏

最近的研究发现,模仿孤独症孩子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模仿者的注视或者微笑等社会性趋向的行为,此一做法相当简单,但相当耗费体力。

模仿他们时,不要评断他们行为的好坏,所有的自我刺激性行为或者重复性行为都加以模仿。

模仿时可以口语描述正在模仿的行为,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模仿时,放进可以诱发大肢体动作的玩具效果会比较好,但切勿放进孩子高度喜欢的玩具(只要放进中等喜欢的玩具)与复杂度高的玩具,否则可能会过度着迷于玩具的操弄,而忽视旁边模仿他的人。

一旦孩子对于模仿游戏产生兴趣,开始想要与介入者互动时,介入者应自然地响应,并与其互动,不必再模仿他。


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

孤独症孩子常有感官动作异常的情形,有时是过于敏感,有时是过于迟钝,过于敏感者则要避免强烈的刺激,不然孩子会逃避与人的接触。

过于迟钝者则有强烈感官动作刺激上的需求,很适合用来当作介入的媒介。


以下列出几个常见的游戏作为参考:

以视觉为主的游戏:

吹泡泡

吹气球

吹会发出光线的旋转风车


以前庭觉为主的游戏:

赛跑游戏,如追逐或者骑马游戏

上上下下游戏

荡秋千

跳跃游戏

摇晃游戏


以本体觉为主的游戏:

挤压游戏,像是拥抱

触摸游戏,像是呵痒

抓握游戏,像是手部挤压、举手击掌、拥抱、拍手

骑马游戏


在玩以上的游戏时,如果孩子的功能比较高,直接与他玩这些游戏,在玩出兴趣后,中断活动几秒钟,等待他以眼神注视你时,再继续玩。

如果功能比较低,则要先建立规律性,再中断游戏活动,其做法如下:例如孩子喜欢前庭刺激,则可以让他躺在一块布上,两个大人各抓着布的一头,然后开始摇晃他,每摇两下就停下来,再摇两下再停下来,同时口中说“摇,摇,停。”,以配合摇的规律性。

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摇晃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完全停下来不动,不再继续摇晃,看看孩子会在提示下注视大人时,大人既要消退提示,让孩子自行注视大人。

此外,也可以将喜欢前庭刺激的孩子放在大龙球上,往前滚,往后滚,停止,嘴里说着“滚,滚,停。”,其余的做法如上所述。


社会性参照

进行社会性参照介入时,大致上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介入及游戏中介入二种:


日常生活中介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进行社会性参照的介入,例如在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要孩子帮你拿你想要买的食物。

例如要买水果,你站在较远的地方指着某一颗苹果说:“小明,帮妈妈拿这一颗苹果”,此时,小明要看着你指向的那一颗苹果(即参照你),问“是这一颗吗?”,你或者点头或者摇头,进行确认。

在餐桌上吃饭时,也可以进行社会性参照的训练。

例如孩子要父母帮他夹菜时,大人可以装作不知道要夹哪道菜,要孩子以手指向那道菜时,才夹给他吃,当然可以相反过来,大人要孩子帮忙夹菜,但不要明确说或者指所要吃的菜,待孩子询问时,才指向所要的菜。

751.jpg

游戏中介入

有相当多的游戏可以进行社会性参照介入,主要的做法就是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制造许多的不确定性,让孩子来参照他人,以下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迷津游戏

以长条纸制作多条分叉路的迷津游戏,将纸卷起来,露出分叉路口,但不能让孩子看到出口,此时,孩子只能看你,指着其中的一个分叉路,问你是要往这边走吗?

你可以点头或者摇头来加以确认。

此一游戏,可以在一个迷津中制造许多社会性参照的机会,等到会参照你之后,再互换角色,由你来走迷津,参照孩子,并由他来确认是要往哪一条路走。


玩丢球的游戏

可以有数人贴站着墙壁,有一个人(下指令者,即被参照者)以眼睛或者以手指向站在墙壁上的某一个人,另一个人(即参照者)则依下指令者的眼神或者手指用球丢向其指定的人。

所有的玩者应轮流担任其中不同的角色,学习担任参照者与被参照者的角色。


猜手中物

可以在右手或者左手中放一个孩子喜欢的物品(但不能让他知道东西放在哪一只手),要以手指指向某一只手来猜物品放在哪一只手。

猜时,孩子要参照大人脸部的表情,大人可以用笑脸或者哭脸来让孩子得知物品是放在哪一只手。

猜对时,可以采取抱抱他,或者让他玩该物品等不同的方式来鼓励。


分享式注意力

进行分享式注意力介入时,大致上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介入及游戏中介入二种:


日常生活中的介入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进行此一能力的示范与训练,家长或者老师要把握日常生活中,值得分享的种种食物。

例如到超市时,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水果时,可以用手指向水果说“小明,你看这水果好特殊哦!”。

说话时,不只手要指向水果,脸上也要有丰富的表情,如果再配上动作则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他知道你要与他分享。


也可以在搭车时,就车上所看到的景色与孩子分享,或者在吃饭时,眼睛看向从没有看过的炒菜,一面与孩子分享,说“好香的菜!”。

另外,也可以在家中的墙壁上经常变动所挂的画或者作品,让彼此都有机会进行分享。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享的事物相当多,只要大人善加运用,到处都是机会。


游戏中的介入

家长或者老师可以设计多种的游戏来让孩子学习分享式注意力。

在设计游戏时,所使用的玩具越简单越好。

因为重点不在玩具,而在制造分享的机会,玩具太复杂的话,可能孩子会将注意力放在玩具身上,反而难以与人分享。

以下介绍几种可能的做法。


变形玩具

玩可以改变状态的玩具,例如会弹跳出来的人偶箱,让孩子在非预期状态下,人偶突然弹跳出来,以制造分享的机会。

也可以使用会咬人的动物玩偶,只要手伸向玩偶的嘴中,动物就会咬下来,以制造惊险的画面与分享的机会。

在常玩的各种游戏中变化玩法,以制造可以分享的机会。

753.jpg

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主要是以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为主要的介入目标,包括社会性趋向、相互调控、模仿、意图解读、社会性参照、游戏、分享式注意力、心智理论、会话与叙事等,介入的做法,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介入与游戏介入为主,在介入时,特别着重孩子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孩子亲身体验与建构各种的日常文化活动。


#海口孤独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640.png

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关注我们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19-2025 版权所有:海口市琼山区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1000187号-1 网站建设:创想传媒
 留言板
X
启星特殊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热线:15203661881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