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闭了……”
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以此来调侃自己的崩溃、丧……
但大多数人的自闭都是“假”的,它只是一时的负面情绪,可能发个朋友圈、让朋友安慰几句就“想开了”;而真正的自闭,其实是一种疾病——自闭症!
#海南孤独症机构 据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自闭症发病率已占各类精神残疾首位。
可直至现在,人们对它依旧是知之甚少,有些认知甚至是错误的:
自闭症就是性格内向;
孩子患自闭症,是因为家长管太严了;
自闭症就是心理出问题了,父母离婚的孩子容易得……
自闭症,就是心理出问题了?
当然不是。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它不是内向,不是心理问题,更不是影视剧里所说的“天才人格”,而是一种复杂的大脑发育疾病。
1、自闭症患者的大脑,怎么了?
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城市,里面有很多个分区,分别负责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语言等功能。
每一个脑分区里,都住着很多“快递员”——神经元,它们在不同的脑区之间传递信号,形成神经网络,指挥人体完成各项工作。
我们之所以能正常说话、运动……全靠各个脑分区的神经元互相配合、传递信息。
而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在体积、密度、部分脑区神经元数量上,都大于正常人,这会导致两种状况:
①同一脑区内,信息传递特别强
这会导致信息过度处理,让自闭症患者对某些特定事物特别敏感,如声音敏感,会被电话铃声、炒菜声等吓到,开始捂耳朵、控制不住放声大哭。
②不同脑区之间,信息传递特别弱
如此一来,自闭者患儿大脑的不同区域难以协同合作,比如他们耳朵听着话时,不看或很少看你;看着你时,对你说的话充耳不闻。
总之,他们大脑对五官感知信息的处理是混乱的,只能集中在局部上,完全没办法进行全局整合。
2、自闭症,其实是天生的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的发生,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然而,这是一种误解❌。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其中,遗传基因变异,是自闭症的主因。数据显示,自闭症的遗传率高达40%~90%,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患病,另一个也患病的几率高达92%。
此外,父母高龄、怀孕间隔时间短、孕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感染病毒,生产期难产、产伤、宫内窒息等,都可能增加自闭症的患病风险。
3、孩子少言寡语、不爱说话,就是自闭症吗?
一般来说,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有3种:
·社交沟通障碍
·狭隘的兴趣
·重复刻板行为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如果你家孩子有这5个表现,一定要警惕:
·不(少)看:6个月以上的宝宝,眼睛很少有对视或者不看人脸,尤其是对人的眼部范围注视少。如:吃奶时,宝宝和妈妈没有眼神交流
·不(少)应:10个月以上的宝宝,不能辨认出妈妈的声音,父母喊他名字没有反应。
伸手抱孩子,他们没有要伸手“迎接”的姿势,身体不会靠近抱他的大人,不会对大人微笑!
·不(少)指:1岁以上的宝宝,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如不会模仿“再见”或“欢迎”的动作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等。
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和目的性的指向,如不会用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不(少)语:一岁半的宝宝还不会主动叫“妈妈”或“爸爸”,2岁了孩子还不会说10个以上的双音词。
·不当:即不恰当地使用物品或玩玩具,不恰当地使燍鏗踊髖鑥你繆陣聱底浑脯榑鞭言。
比如,只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玩玩具的方式较单一;
出门一定要走自己常走的一条路,不能打破常规;
有的孩子还会经常把代词用错,把“我要说成“你要”,把自己称为“他”等。
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自行车轮、电风扇等能够旋转的物品,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笑,特别好动或不爱动等。
如果你发现自家孩子有上述情况,别拖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筛查、诊断。
4、孩子确诊自闭症,怎么办?
虽然目前自闭症还无法治愈,但越早介入干预,病情越容易得到控制。
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期为0~6岁,此时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可塑性最高。
经过科学的干预训练,轻度的自闭症患者能正常上学,中重度自闭症患者也基本能做到生活自理。
所以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以后,家长无需过于绝望、担忧,调整好心态,理性接受病情,及早带孩子去专业的机构或者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
#海口孤独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