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闭症机构 作为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语言无疑是大家最关注的几个问题之一。但如果陷入种种误区,反而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常见的误区,防止走弯路。
01、只有康复师才能教会孩子说话?
康复师上言语语言治疗课的时间有限,可能几天甚至一周才会排上一堂课,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远远大于在机构干预的时间。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教孩子语言。要进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玩起来,必须非常熟悉孩子,知道孩子的感觉偏好。
02、不会说话只是语言表达的问题,忽视了语前基础能力
11个语前基础是孩子学会说话前必备的基础技能:1. 对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有反应;2. 对人有回应;3. 开始轮替;4. 发展较长时间关注;5. 转移和分享共同关注;6. 恰当地玩多种玩具;7. 理解早期词汇和服从简单指令;8. 有目的地发声;9. 模仿动作、姿势、声音和字词;10. 使用早期手势;11. 开启和他人互动。
03、单纯的认为机械记忆就等于认知
认卡片其实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孩子看起来学会很多词,实际却没有真正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语言,孩子一开始可以回答家长的提问,但过几个月会进入瓶颈期。毕竟他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记住了,无法实际运用。学习的意义,是在于他学到了什么,知道该如何去使用这个技能,而不是光凭记忆来回答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在语境中去理解。真实的物品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摸到,根据这个从多感官角度给孩子提供信息,结合孩子实际生活的经验,孩子就更容易理解。
04、玩耍不是正规干预,教技能认知才是干预
玩耍是激发语言最好的方法,孩子越喜欢某件事,就越有可能激发出他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玩耍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由于语言和认知之间的独特关系,我们加强认知,就加强了语言。玩耍是教语言最基本的形式。
05、干预和生活脱节,学术词汇过早输入
先教颜色、形状是不对的。要先教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首先,让孩子理解人称名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名什么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名字。然后就是物体名词,鞋子袜子,勺子、碗等。再是动词,比如跑跳,东西掉了捡起来。还有方位词,比如桌子上桌子下。最后是形容词,颜色、大小都属于形容词。词语掌握得足够多后,加上词组,比如“轨道放在桌子上面”。
06、不能配合孩子的语言发育程度
明白孩子处于哪个阶段才能对症下药:语前阶段,单词阶段,词组阶段,句子阶段,对话阶段,阅读阶段。
07、逼迫孩子说话,导致孩子产生压力和挫败感
逼迫能力不足的孩子说话,只会让孩子的压力更大、更加焦虑。
08、对话沟通总是采用大量提问的方式
会带给孩子压力,且不属于正常的沟通的方式。正常的沟通方式应该是有来有往的。要少提问、多描述。
09、缺乏定期评估
要对孩子的情况、发育程度了解,才能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
#海口自闭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启星特教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