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闭症机构 在谱系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强化物”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父母在必要的时候会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或者奖励,以此来强化他的一些正确行为,消除一些行为问题
但是,如果“强化物”运用的不恰当,很容易会变成“贿赂”,反而对星儿的康复不利。
99%的星儿家长强化物使用误区
“儿子要先玩儿手机才肯训练”
唐女士的儿子丁丁(化名)是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小男孩儿,平时只对手机上的各种游戏特别感兴趣。
最初每当丁丁完成某项训练任务时,妈妈就会拿出手机让他玩儿一会儿。
后来丁丁不愿意上学或者不愿意配合训练的时候妈妈就跟他讲:“丁丁乖,如果你愿意听妈妈的话,等会儿就可以玩儿手机”。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每次丁丁都会乖乖听话。
但近来唐女士发现以前的方法都不奏效了,丁丁总是哭闹着伸手拿手机,不给就躺在地上不愿意训练,这样的状况让唐女士很头疼,她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听话呢?
强化物”不等于“贿赂
类似丁丁的这种问题,在大多数孤独症家庭都会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将“强化物”无形之中变成了一种贿赂孩子的形式。
所谓强化物,指的是可以使得行为在今后发生频率保持或者增加的“刺激”。
比如,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立刻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以后可以经常做。
强化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支持,比如口头夸奖,拥抱,亲吻等。
而“贿赂”则指的是用物质的东西来导致孩子行为的变化,比如条件式的“如果你做了,就能得到什么”之类的。
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以为我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将配合老师或家长的训练当作达到目的的条件。
巧用“强化物”助力星儿恢复
在平时的训练中,家长需要巧妙运用强化物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可行以及不可行的行为。
与星儿沟通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气求或者讨好的语气来跟孩子交流,或者向孩子保证什么。
因为这个讲条件的过程很容易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在谱系孩子的家庭训练中,许多父母都会发愁没有强化物。但更多的时候家长可能错误的运用了强化物,导致家庭教育与康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因此正确理解强化物的含义,正确运用强化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父母要谨防将“强化物”变成“贿赂”,才能正确引导星儿康复发展。
物质强化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如果孩子很容易产生依赖和滥用,家长可以引入代币系统。
孩子每次完成任务之后能获得代币而非实物,累计代币数可以兑换不同实物奖励。这是一种很好降低孩子对物质强化物产生依赖的方式。
儿童康复没有所谓的“奇迹”,有的只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家长们在让孩子接受机构专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在不断地训练和努力中获得进步、获得成功。
#海口自闭症机构 海南孤独症机构启星特教,深耕自闭症、发育迟缓、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多动症等领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并由督导团队进行教学督导。启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真正融入社会生活。
开设了多门课程,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帮助众多的孩子多方面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
言语障碍 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 自闭症 注意力差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昆南路东侧107-1号锦浩•金岛天下商铺二、三楼
电话:15203661881 0898-65350242
邮箱:2559307150@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